大型纪录片《大国之材》,聚焦我国奋斗在新材料行业一线的专家、企业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的材料人,以全新的视角讲述新时代“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的中国制造故事。
是中国首部材料行业科教纪录片。通过记录材料界国之栋梁及开拓精神,再现中国新材料行业从艰难起步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成就大国之材的背后艰辛历程。
秋日的东莞,午后,阳光投射在松山湖汇富中心墙面上,这座高9层、占地面积19334平方米的建筑是东莞市华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立股份”)的产业,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这里聚集了华为、华立股份等一批知名企业,站在汇富中心9楼展厅的窗户向外看,华为研发大楼清晰可见。
华立股份,中国首家封边上市公司,也是亚洲最具规模的家具装饰封边生产基地之一,专业从事装饰复合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18年,该公司营业收入7.5亿元,是一般同行营收的20余倍。
“目前,华立股份正在研发生产美合板。”华立股份副总裁谢志昆告诉《大国之材》,如能成功研发并形成批量生产,华立股份将领先加拿大、意大利等美合板研发生产的“老祖宗”,撬动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市场,成为在该领域内全球领先的企业。
采访在汇富中心9楼3000平米的展厅进行,谢志昆右手不远处摆放着一堆整齐的样品,其中包括公司最新研发的美合板。
17年前,刚满三十二岁的谢志昆已是东莞市人大代表,任东莞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正值事业上升期,他却辞掉国企的工作,应华立股份创始人谭洪汝之邀加入这个成立仅7年的“小公司”。
很多朋友对谢志昆的选择表示不解。
“其实不是的,在原来的单位收入过得去,但太稳定。谭总跟我描述了公司的前景,我认真思考后立即就决定过来了。”当时,在体制内待久了的他接了谭洪汝伸出的橄榄枝,跳出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
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谢志昆多次提到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在他看来,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
与中国大部分企业成长经历类似,华立股份也经历了初发现商机的野蛮生长期、优化业务模式的规范调整期、打造差异化能力体系的做强做大期、以及收购较弱竞争者的迈向高远期。
木门封边,作为木门生产中最后一道工序,看似细小,却决定着木门出厂品质的好坏高低。1995年,在东莞常平镇,国内首家生产纸塑封边产品的公司――华立股份诞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珠三角家居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其相关的纸塑封边产品生产行业极速上升。因进入的行业是此前未开发的处女地,华立股份的生意可以用“火得不得了”来形容。“工厂每天都加班加点,现在看,当时做出来的东西很粗糙,但卖得很贵,利润很好。”
当时,华立股份的研发靠“经验”,研发人员更是有一个时髦的称呼:“师傅”。“师傅知道怎么做出来,但他讲不出原理。他知道怎么操作设备,但不知道改变性能要调整哪个配方。”谢志昆将当时的华立股份比作一个小孩子,“很有活力,整天蹦蹦跳跳,成长很快,但进入青春期有很多毛病、问题需要解决,解决好了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到现在印象还很深刻,在原始班子缺乏管理人才的前提下,公司‘倒腾’出了不错的业绩。经过一轮粗放式发展后,创始人谭总认为不能再做‘农民工式’的生意了,要管理、要规范技术、要精细化。”谢志昆对《大国之材》说。
彼时,行业里也出现了一些力量与态势均不弱的竞争者。寻找一个在管理、技术方面都有一定认知的领导者刻不容缓。
在上述背景下,2002年,谢志昆加入华立股份,当时公司已赚得第一桶金,成为行业内的领先者。
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反复提到: “环境改变人不变,会死的很快。 ”同样的道理亦能应用在企业身上。
市场在快速变化,野蛮生长时代接近尾声,想要脱颖而出,成长为伟大的企业,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应变市场变迁,并专注于事情的长期积累,守正出奇。
在优化业务模式与规范调整业务时期,华立股份亲身体验了来自外部企业的竞争。“那时候我们的技术是仿德国的技术,而同期有一家企业直接引进了德国整套设备、技术、原材料。我们的产品品质比不上那家企业,压力很大。”谢志昆介绍说。
为了提升竞争力,华立股份进行了技术改进,更灵活地适应国内小批量订单生产。而另一家企业的技术更适合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与国内实际纸塑封边产品生产情况不符,最终在几年之后被淘汰。“因为封边产品的颜色要搭配它的生产链条,什么颜色的封边适合什么颜色的家具,是有讲究的,要看搭不搭。那家企业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就很难生存下去了。”
过了研发靠经验的时期,华立股份建立了自己的实验、技术中心,在封装行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0年,华立材料科科学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2013年牵头制定中国家具封边产品的行业标准(QB/T4463-2013),并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当前,华立股份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3%-4%。
截至目前,华立股份的多项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省部级部门奖项或认定,其中“人造板表面装饰技术―预涂饰装饰纸生产工艺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新型环保PVC仿木装饰片材的制备及其在板式家具中的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
至今,技术创新一直是华立股份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从一家“农民工”企业成长为年营收7.5亿的行业龙头,谢志昆认为,华立股份的优势不仅在于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制高点,还在于公司本身有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 。 “另外,因为这个行业区域性特点比较明显,我们在客户比较集中的地方都建有生产基地,这是其他同行没办法做到的。 ”
2017年1月16日,华立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上市仪式,成功挂牌主板,登陆资本市场。
从产业链结构看,装饰行业与房地产市场的冷暖可谓息息相关。华立股份登陆资本市场,并加快在全国的布局,也正是处于行业机遇转换的“风口”。
华立股份先后在四川、北京、浙江和天津设立了分、子公司。目前,全国已经建立起以珠三角地区、成渝经济圈、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等国内四大家具产业聚集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超过10亿米,形成了“贴近市场、服务需求”的国内业务战略布局。
湖北黄冈生产基地
据谢志昆介绍,华立股份目前正在建设武汉黄冈、广东佛山两个生产基地。“目前黄冈的已经动工了,佛山的还没动工。等这两个基地建好,我们的产能释放后,服务客户的半径就会缩小。”
可以说,通过上述项目的建设,华立股份在整个中国市场的生产布局将更加完整,各个区域生产更能贴近当地客户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快速反应能力。
在谢志昆看来,华立股份在分享地产市场红利的同时,也正继续强化以技术和产品研发、个性化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与精细化深耕。
华立股份东莞厂区图
谈及对伟大企业对理解,谢志昆认为,伟大的企业有各种模式,但最基本的是寿命长。“专注做一样东西,能做200年,这才叫伟大。”